中國共產(chǎn)黨新聞網(wǎng)|黨建頻道|黨建數(shù)據(jù)庫
首頁 > 正文

山西省陵川縣附城鎮(zhèn)臺北村第一書記郭子涵——

“做任何事都要善始善終”

作者:本報記者 喬 棟
發(fā)布時間:2021年05月07日 08:27
來源:人民網(wǎng)-人民日報

圖為郭子涵(左一)正與村干部核對錄入數(shù)據(jù)。
  資料圖片

2019年9月2日,在很多人驚詫的眼光中,郭子涵放棄了去大城市生活工作的夢想,走上了去往山西省陵川縣附城鎮(zhèn)臺北村的路;在此之前,連她自己也沒有想過,人生軌跡會和這個太行山村發(fā)生如此緊密的聯(lián)系。一個月前,父親的突然離開,讓23歲的郭子涵一夜長大……

郭子涵的父親郭建平,原為山西省陵川縣附城鎮(zhèn)臺北村第一書記、駐村工作隊隊長。“那是個周五,本來說回來一起吃拉面?!惫雍廊荒芮宄貞浧鸺毠?jié),“父親身體一直很好。走的前一天,他仍然工作到半夜兩三點?!?/p>

臺北村是一個典型的太行山村,路難修、地難種。郭建平為提升村子的基礎設施,對貧困戶進行精準識別,投入了大量精力?!?017年底,那叫一個冷!整整18天,郭建平書記帶著我們白天披著大衣入戶,晚上在村委會裹著大衣睡覺,把全村50多戶145名貧困人口的資料摸了個清楚?!迸_北村駐村幫扶工作隊隊員尹軍杰回憶說。

“父親工作非常認真細致,從小到大對我的教育就是做任何事都要善始善終。”父親去世僅10天,郭子涵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,向組織提出申請:前往臺北村,完成父親未竟的事業(yè)。

陵川到臺北村的路,是典型的盤山路。狹窄的國道中,能會車已頗為不易,運輸大車還總在拐彎處閃出來。原本兩個多小時的車程,郭子涵開了近5個小時。開到臺北村,已接近中午……

沒多一會兒,村民們自發(fā)地涌了過來。郭子涵至今仍記得那天和老人們握手的場景,“那是一種鼓勵,更是一種動力?!?/p>

所有的工作都是“從零開始”。她從學習父親的工作日志開始,“既能了解村子的基本情況,又知道正在推進的工作進展。”與此同時,郭子涵熟練運用互聯(lián)網(wǎng),進行相關知識的“充電”。

起步階段,她決定和父親一樣,挨家挨戶地走訪?!皼]進這戶人家前,他家的情況只是寫在資料本上的文字信息;進去之后,他家的情況就成了腦中的人物圖像?!边@幫助郭子涵一個月后迅速進入工作狀態(tài)。剛開始,村子有3個自然村、289口人,她用最短的時間熟悉了情況。這個太行山下的村子,因為這個年輕人的到來,注入了別樣生機。

村里的蓄水池擴容,以及修通臺北村到觀村的道路,是郭子涵父親生前推進的兩項工作。

“從原來的10多立方米,到現(xiàn)在的兩個共150立方米的蓄水池,終于新建完成?!痹诠ぷ魅罩纠?,郭子涵專門把這件事情寫了進去,“以前因為存量不夠,群眾吃水有時得等一段時間,才能把水抽上來。修好之后,再也不用擔心這樣的問題了?!?/p>

到觀村的那條路,郭子涵來回跑了許多趟。800多米的硬化路并不長,但從父親到女兒,兩輩人為此都付出了心血?!暗芥?zhèn)上、到縣里,我也記不清跑了多少次。因為涉及不少手續(xù)需要辦理,而且我對工程事項不熟悉。”郭子涵說,“好在縣里非常支持,相關資金、手續(xù)都順利地‘跑’了下來?!?/p>

基礎設施完善了,村子的產(chǎn)業(yè)發(fā)展也逐漸起步?!案赣H擔任第一書記時,號召村里種連翹和白皮松,當時的種植規(guī)??偣灿?00多畝?!比缃?,郭子涵把這條路走得更寬……“借著生態(tài)扶貧和山西藥茶的‘東風’,村里把種植規(guī)模提升到500畝。此外,加工連翹的設備也由村集體購入,將來和村里的旅游產(chǎn)業(yè)結(jié)合起來,鄉(xiāng)村旅游、體驗采摘,形成一個閉環(huán)!”郭子涵興奮地說。

九仙臺是當?shù)孛麆伲驹谄渖?,太行絕壁風光一覽無余。臺北村因此得名,當?shù)匾病翱可匠陨健卑l(fā)展鄉(xiāng)村旅游,郭子涵這兩年一手參與了規(guī)劃建設。“以前村民們自己在莊稼地里用枝條扎起來的圍欄不好看,涂成棕色后,田園氣息更濃了?!甭脚_北村,剛剛修好的旅游接待中心、村內(nèi)民房上鋪滿墻面的“稻草漆”,具有別樣美感。

今年,郭子涵獲得了“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”榮譽稱號?!霸诿撠毠远窢幹?,1800多名同志將生命定格在了脫貧攻堅征程上,生動詮釋了共產(chǎn)黨人的初心使命。”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(jié)表彰大會上,習近平總書記的這段話讓郭子涵的眼淚止不住地流……她想對父親說:“我?guī)е氖莾蓚€人的夢想和期望,我接過的榮譽是兩代人的榮譽。作為女兒,我替您經(jīng)歷并見證了這一切,請您放心!我要為把臺北村建設成美麗鄉(xiāng)村繼續(xù)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!”

《 人民日報 》( 2021年05月07日 06 版)